介绍业内知名客户以及典型应用案例
档案馆不仅是记录和保存历史的重要场所,还是社会文化传承和教育的重要资源。目前档案管理和保存领域需要遵循GB/T 18894-2016、GB/T 41785-2022、DA/T 38-2021、DA/T 48-2009、DA/T 70-2018、DA/T 74-2019等标准,这些标准的实施确保了档案数据的高质量管理和保存。档案馆中的数据包括电子文件、档案元数据等,这些数据的长期保存有着严格的行业要求。为了实现电子档案的长期保存,档案馆需要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方法,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根据《数字档案馆(室)建设指南》和《档案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建立健全企业数字档案馆(室)是保障数字档案长期安全有效存储的关键措施。这不仅增强了企业数字档案的利用能力,也为电子档案长期保存系统的建设奠定了基础。为了适应大型国央企档案管理工作的特殊需求,相关方案必须考虑其与中小型企业差异化的特点,并采取相应的策略来应对电子档案数据备份的挑战。在大型国央企,档案管理涉及大量子公司和下级单位,其数据管理需求复杂且多样。这对建设电子档案长期保存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需要在方案中设计自动化的存储策略工具以实现档案数据的自动流转,使档案数据根据用户定义的存储需求进行自动分类和存储。需要具备根据不同子公司和下级单位的需求进行异质备份,自动完成多副本存储的能力,满足用户对存储副本数量的要求。
随着高校数字智慧校园的进一步推进,越来越多的信息孤岛被打通,形成了统一的对外服务大平台,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也从原来纸质流转、 手工办理的工作模式,逐步转变为由系统平台进行自动化管理。在实现由系统平台进行管理前,需要对纸质文件电子化,在纸质档案电子化过程中,产生了大量需要长期保存的电子文件、电子办理流程单、 电子结果单等档案数据。除此之外,传统文书类、学籍类电子档案数据规模的日益增长,给档案信息化系统带来沉重负担,由于电子文件具有易修改、易损毁、严重依赖软硬件环境等特点,因此,构建一套电子档案长期保存平台,对实现高校电子档案的真实性、完整性、安全性、可用性保证至关重要。
2017年,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建设智慧法院的意见》提出了智慧法院总体的建设目标。 “建设智慧法院”被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 《意见》对司法审判信息资源库的数据安全保存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各法院设立专门对档案进行管理的档案机构, 由档案机构负责集中统一管理本院的各门类档案。司法机关的案卷档案形式复杂多样,大量的纸质档案数字化文件亟需长期保存,以满足迅猛增长的存储容量。司法机关的电子档案(包括案卷卷宗、庭审资料、影像资料等)由于性质特殊,既要做到安全保密存放,又要做到随时可以调阅查询。 年;住院电子病历保存时间自患者最后一次出院之日起不少于30年“。这些高价值且需要长期安全保存的数据除日常业务系统使用调取外,还需对原始的归档文件进行备份,避免因人为因素、自然因素、设备或系统异常导致数据丢失或无法使用。然而,以磁盘为基础的磁盘阵列或分布式存储等传统存储系统无法满足文件长时间保存的要求,因此,必须构建医疗电子档案长期保存系统,实现对电子病历文件真实性、完整性、安全可信、可读可用的全程在线管理、归档入库和长期保存。
依据《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规范》等相关规范,金融系统的文书、 会计、票证、声像等类型的电子档案数据等都有长期保存的要求。在面对10年、30年的长期数据保存要求时,传统数据存储载体已无法满足相关监管要求。目前较好的解决方案是使用磁光电一体化存储系统,对数据进行统一管理、异质和异地备份。这样即能够满足数据长期保存的需求,降低数据存储成本,有效防止病毒入侵、 数据篡改、人为误删、电磁环境干扰等问题,另外还满足数据合规性存储要求。目前主要头部银行、证券和保险头部单位已经完成初步规划和方案建设。
地质测绘行业是一个依赖大量数据的领域,产生的数据种类繁多、体量巨大,并且数据的价值在于其长期可用性和可靠性。包括但不限于:测量数据、调查数据、拍摄数据、遥感数据。其中,测量数据指由地面测量仪器采集的坐标数据、距离数据等;调查数据指现场调查记录、环境评估数据等;拍摄数据包含高分辨率照片和视频,用于地形和地质特征的可视化。遥感数据包含卫星和无人机采集的影像数据,具有高分辨率和大范围覆盖特性。这些数据既有大量的小文件(如测量记录、照片),也有大量的大文件(如高分辨率影像和三维模型)。地质测绘数据具有长期使用价值,这些数据必须在数十年甚至更长时间内保持可用性和完整性,才能满足地质调查数据的保存和备查要求,为未来的科学研究和地质灾害预防提供基础数据。
在军工领域,科研档案的管理与保存具备极高的战略价值及机密性。根据DA/T 2-2023《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档案管理规范》的最新规定,军工行业科研电子档案存储应实施在线与离线存储相结合的双重存储模式,降低单一存储模式可能引发的风险。科研档案存储应确保一式三套,至少一套进行离线存储,以保障数据的物理安全性。对于有条件的单位,还应考虑实行异地保管,进一步增强数据的安全性。病毒一旦侵入存储系统,将严重威胁科研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可能导致数据损坏、泄露或丢失。因此,在存储系统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必须采取严格的安全措施。
2015年,国务院在《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出要推进智慧医院、远程医疗建设,普及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的应用,2018年4月国家卫健委制定《全国医院信息化建设标准与规范(试行)》,并于2018年底~2019年开始对医院开展评级。远程医疗、分级诊疗、医联体、医共体等国家推行的医疗服务体系改革对普及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视频示教等互联互通方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推动了医院进行智慧化建设的需求。 医疗行业数据主要包含病例、医疗影像、会计档案等,其特点主要体现在数量大、增量快、非结构化为主、冷数据特征明显等方面。 虽然没有直接的法律法规对“异质备份”进行明确规定,但根据医疗行业的普遍需求和最佳实践,异质备份被视为一种提高数据安全性的重要措施。为确保医疗行业病例影像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防止数据丢失、损坏或被非法篡改,病例影像数据的备份要求和管理原则,确保数据备份的可靠性和可用性。以防止因单一故障点导致的数据丢失。
天文气象行业依赖于大量的观测数据和分析结果,这些数据对于研究气候变化、天气预报、天体观测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随着观测设备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天文气象数据的数量和种类呈指数级增长。这些数据包括实时观测数据、 历史气象记录、 天体图像数据、 卫星影像等。 为确保这些宝贵数据的长期保存和高效利用,采用先进的混合存储技术已成为必然选择。 数据种类多样,涵盖了实时观测数据、 历史气象记录、 天体图像数据以及分析与预测数据。 实时观测数据,如气象站、卫星、雷达等采集的实时数据,需要高效访问以支持天气预报和紧急应对。历史气象记录和天体图像数据则要求长期保存并能快速检索,以满足研究和分析的需要。此外,分析与预测数据,如气象模型运行结果和气候预测数据,需要频繁更新和访问以支持决策制定。为了满足这些存储需求,我们需要确保数据的快速访问、长期保存、安全性以及成本控制,以实现数据的高效管理和利用。
公安信息化正逐步向公安机关各战线、各领域拓展,导致公安系统、平台、硬件、软件和数据的数量呈现几何级增长。为应对这一挑战,公安基础信息化建设和大数据应用的全面开展,将推动建设一批新的应用系统平台,并购置开发大量软硬件,以集中存储海量的信息数据。为有效管理这些数据,亟须采用OLTP(在线事务处理)和OLAP(在线分析处理)等新技术、新架构,对现有数据进行冷热分级治理,从而降低在线系统的处理压力,确保数据的高效利用和系统的稳定运行。 相关国家和行业标准如《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18)、《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GA/T367—200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GA887—2010)、《安全防范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GB/T28181-2016)、《安全防范监控数字视音频编解码技术要求》(GB/T25724—2017,SVAC国家标准)、《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2017)等,为安防领域的技术应用和系统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规范。同时,公安部发布的《全国公安视频图像信息数据库建设联网总体技术方案》也为公安视频图像信息数据库的建设和联网提供了总体的技术指导和规划。
在不动产交易所等政府机关,数据管理和存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随着交易量的激增,房地产交易记录、产权信息、地理信息系统(GIS)数据、法律文件和合同等海量数据不断累积,要求系统具备高效存储、快速检索和长期保存的能力。这些数据的多样性、复杂性和实时访问需求,对数据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为了满足法规合规的要求,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合规性,不动产交易所必须采取严格的数据管理措施,以保障业务的顺利进行和数据的长期安全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