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根据《数字档案馆(室)建设指南》和《档案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建立健全企业数字档案馆(室)是保障数字档案长期安全有效存储的关键措施。这不仅增强了企业数字档案的利用能力,也为电子档案长期保存系统的建设奠定了基础。为了适应大型国央企档案管理工作的特殊需求,相关方案必须考虑其与中小型企业差异化的特点,并采取相应的策略来应对电子档案数据备份的挑战。在大型国央企,档案管理涉及大量子公司和下级单位,其数据管理需求复杂且多样。这对建设电子档案长期保存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需要在方案中设计自动化的存储策略工具以实现档案数据的自动流转,使档案数据根据用户定义的存储需求进行自动分类和存储。需要具备根据不同子公司和下级单位的需求进行异质备份,自动完成多副本存储的能力,满足用户对存储副本数量的要求。,预计未来五年的数据总量将超过100PB,对数据存储平台的容量需求不断增长。目前系统每秒采集的数据量最高可达38GB,每年新增数据量可达10PB。这些海量原始数据需要进行技术处理才能成为有效数据并开展相关学科研究,此外其具有长期的持续研究价值。所以需要长时间保存。因此,如何达到:容量大、性能高、易于管理和永久保存等目的,是用户的迫切需求。
解决方案
采用磁光双介质备份策略,实现了数据的双重保障。具体来说,档案数据首先被存储在磁盘上,确保快速读取和高效管理;同时,数据副本还被存储在蓝光光盘上,提供长期保存和抗灾难恢复的能力。蓝光光盘作为一种稳定、耐用的存储介质,能够在极端条件下保持数据的完整性,从而为档案数据提供了额外的安全保障。 系统设计和建设遵循GB/T 18894-2016、GB/T 41785-2022、DA/T 38-2021、DA/T 48-2009、DA/T 70-2018、DA/T 74-2019和DA/T 94-2022等标准。这些标准为电子档案的管理和保存提供了全面的指导和规范,确保了档案数据的高质量和安全性。通过构建电子档案长期保存系统,能够实现电子档案的高效管理和长期保存,有效应对数据丢失和损坏等风险,确保档案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同时,这一系统的建设也促进了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和信息化发展,为企业数字档案的安全管理和高效利用提供了有力保障。
用户收益
2、实现电子档案封装包“自包含”“自描述”“自证明”的真正意义的长期保存
3、实现电子档案长期保存封装包的接收、四性检测、本地异质存储等长期保存基本要求
4、通过蓝光介质异地存放,分离异地数据副本,满足容灾备份要求